2021年10月,在第十七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开幕式暨2021中国茶业品牌盛典上,中国茶业流通协会发布了“2021中国茶叶行业年度调查结果”,年度百强企业及百强县域名单出炉,遵义市湄潭县蝉联“全国茶业百强县”榜首,凤冈县、正安县、余庆县榜上有名。
去年,面对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和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,遵义茶叶出口异军突起,遵义海关检验检疫出口茶叶5600吨,占全省茶叶出口量的九成以上,出口茶叶单价居全国第一,遵义已成为全省茶叶出口第一大市……
从“一枝独秀”到“百花齐放”,从“走俏全国”到“香飘海外”,都是遵义坚持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的生动实践,是遵义从茶业大市向茶业强市跨越奋进的有力印证。
位于神奇的北纬27度“绿飘带”上,遵义具有茶树生长的理想环境,加上土壤洁净无污染,富含锌、硒、锶等微量元素,成就了遵义茶“嫩、鲜、香、浓、醇”的品质特征。
立足资源禀赋,发挥比较优势,如何把上天赐予这片土地的优势做大做强,完成从资源优势向品牌优势、产业优势的跨越?
湄潭一马当先,把茶产业作为全县首位产业、富民产业来抓,历届县委、县政府紧盯茶产业发展,走出一条茶旅一体化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,奋力跑出了茶产业发展的“加速度”,推动湄潭成为“中国茶业第一县”。
中国茶海。(来源:微美湄潭)
因茶而兴,因茶而富,因茶而美。截至2021年,湄潭共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60万亩,全县年茶叶总产量7.98万吨、产值67.43亿元、茶业综合收入167.09亿元,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%以上来自茶产业。
与湄潭紧邻的凤冈,茶产业发展后发赶超、步伐强劲、势不可挡。这些年,在“双有机”战略引领下,该县发展标准化生态茶园面积50万亩,自2019年以来连续三年茶叶出口位居贵州第一,进入首批中欧地理标志保护名录,被列为全省唯一茶叶产业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创建示范区。
凤冈茶海晨韵。(李利亚摄)
余庆在茶产业发展的路上,也不甘落后。每到采茶季,松烟镇二龙村延绵起伏的茶山,三五成群的采茶工与到茶山骑行的骑友,构成了春日别样的风景。以茶为媒,二龙村年接待游客达20万余人次,2021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.2亿元。
发展茶产业,也让昔日的国家级贫困县正安尝到了甜头。据中国茶科所检测数据显示,正安白茶氨基酸含量较高,是普通绿茶的2至3倍,目前与国内其他产区白茶氨基酸的含量相比,高出2至3个百分点。品质独特的正安白茶,让正安收获了“中国白茶之乡”的美誉。
带着大自然的味道,道真硒锶茶一步一步走出大山、走向世界。目前道真共发展茶园面积14万亩,托起了10余万茶农的增收致富梦。
在系列利好政策推动下,在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下,严格坚守质量安全底线,一片绿叶唱“主角”的产业发展“大戏”在黔北大地上演,形成了以湄潭、凤冈、余庆、正安、道真、务川等6县为重点发展区域,绥阳、播州、仁怀、习水、桐梓等县(市、区)为补充的全市茶叶基地布局。
截至2021年底,全市累计发展茶园面积200万亩,茶叶总产量17.69万吨,茶叶总产值165.33亿元。“遵义红”“遵义绿”“湄潭翠芽”“凤冈锌硒茶”“正安白茶”“余庆苦丁茶”等深受消费者的青睐。绿茶、红茶、茶饮料、茶面条、茶籽油、红茶酒等茶产品琳琅满目,深受市场欢迎。
如何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重大机遇,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,实现从茶业大市向茶业强市跨越?遵义市大力实施“六大工程”,统筹做好茶文化、茶产业、茶科技这篇大文章:
实施品牌提升工程,聚焦“贵州绿茶”品牌建设,坚持县级品牌的整合提升,做大做强公用品牌;
实施市场拓展工程,巩固传统市场,持续发力开拓东北市场,加快专业市场建设,拓宽网络销售渠道;
实施加工升级工程,提升清洁化规范化改造,加快工艺水平提升,延伸产业链条;
实施出口茶培育工程,紧盯国际市场,做大茶叶出口基地,做大出口总量;
实施茶文旅提升工程,持续打造贵州茶博会品牌,做好茶文化推广,推动“茶叶+旅游+文化”融合发展,强化“贵州绿茶”门店建设示范带动;
实施基础夯实工程,提高茶园综合管理水平,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,建立健全制度,稳步提升茶农收入水平。
遵义茶业集团
集好生态、高品质于一体,做强茶品牌,拓展茶市场,当前,遵义茶产业风生水起,黔北乡村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。
来源: 遵义发布,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